第七百六十一章,胡萝卜加大棒_远去的风筝
笔趣阁 > 远去的风筝 > 第七百六十一章,胡萝卜加大棒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七百六十一章,胡萝卜加大棒

  侍从室的电报很快就送到仰光。

  看完电报,韩勇扭头问王赓道:“受庆兄,你怎么看?”

  王赓说道:“据我所知,鬼子在国内战场并没有大动作,苏皖战场正面的日军第十三军的兵力甚至于反而被削弱了。”

  史迪威道:“蒋委员长他在撒谎?”

  王赓笑笑:“史迪威将军,这可不是我说的。”

  史迪威道:“王,难道我所说的不是事实吗?”

  王赓又对韩勇说:“总座,物资到底怎么处理?”

  “到底怎么处理?”韩勇说道,“你立刻给侍从室回电,就说这批物资已经运往锡当河前线,并且分发给了前线各集团军,已经找不回来。”

  “是。”王赓点了点头,找人给重庆发电报去了。

  韩勇又问一个参谋道:“王参谋,第200师装甲第1团的官兵到哪了?”

  第200师是国军序列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化重装师,下辖五个团,总兵力超过两万人,首任师长杜聿明,首任参谋长邱清泉。

  第200师刚编成时,韩勇还在粤省的南方军官珞珈山军官训练团受训。

  韩勇跟杜聿明没什么交情,但是跟邱清泉却是过命的交情。

  而第200师又是邱清泉曾经呆过的老部队,关系非常之深。

  所以,从英缅军接受了装甲第1旅的全部装备之后,韩勇便立刻通过邱清泉的关系连络上了第200师新任师长戴安澜。

  第200师当时正在广西全州整训。

  接到韩勇的电报后,戴安澜二话不说就将装甲第1团的官兵全都调过来,甚至就连团长胡献群都直接借调过来。

  当然,只是人员借调过来,装备一概没有。

  不然,蒋委员长又该骂娘了,戴安澜也难做。

  不过,对于韩勇和缅甸战区来说,胡献群带着第200师装甲第1团的全体官兵前来缅甸就足够了,装备那都是现成的。

  王参谋翻找了一下电报,回答道:“上午才刚刚经过桂林。”

  “才到桂林?”韩勇皱着眉头说,“从桂林到昆明可是还有一千多公里,再来仰光就更远了,照这走法,等他们走到仰光得什么时候?”

  王赓正好发完电报回来,接口说:“至少也得走半个多月吧。”

  “半个多月?到那时候黄花菜都已经凉了。”韩勇蹙眉说道,“这可不行,受庆兄,你立刻给中缅运输总局发电报,出高价,让派两百辆卡车前往广西,将胡献群团长所率领的四千多官兵拉过来!一周之内,我必须看到他们!”

  “是!”王赓答应一声,又匆匆回到通信处。

  史迪威问道:“韩勇,锡当河会战是防御作战,有没有装甲旅参谋影响不大,所以胡团长的那一团装甲兵,早到或者晚到其实关系并不大。”

  如果换成别的国军将领,多半不敢反驳史迪威。

  但是韩勇却一点不客气的反驳道:“不,史迪威将军你错了,既便是防御作战,也不能一味的被动防御,而是必须进行适当的反击!”

  “尤其是在某些关键时刻的反击,作用非常大!”

  “胡献群的这个装甲旅,就是用来反击的利刃!”

  史迪威并没有因为韩勇的反驳感到生气,当下点点头又问道:“韩勇,这么说来,关于如何胡献群的装甲旅,你已经有了具体的方案?”

  韩勇点点头说:“已经有了个初步的构想。”

  史迪威饶有兴致的问道:“能跟我说说吗?”

  “当然。”韩勇伸手一指墙上的地图说道,“在这里。”

  “锡当?”史迪威愕然道,“我们之间的差距竟然有这么大吗?”

  顿了顿,史迪威又接着说:“我原本以为,胡献群的装甲旅既便参战,多半也会配给潘文华的第23集团军,然后趁着日军猛攻锡当河防线之际,从北侧的丛林之中杀出来,自北向南向日军发起突击,可现在看来你明显不是这么考虑的。”

  韩勇道:“史迪威将军,你这是常规操作,属于正道。”

  “正道?”史迪威说道,“打仗,难道不该走正道吗?”

  韩勇道:“孙子兵法上说,以正合,以奇胜,大意是说,在占据优势的前提之下,应该以堂堂正正之势与敌进行合作,但是当我方处于劣势的时候,就不能一味的正面合战,而应该出奇制胜。”

  “眼下,我军就处于劣势。”

  “如果将装甲旅配给第23集团军,当锡当河防线告急时,从北侧丛林中杀出,自北向南,朝着日军发起突击,由于距离过长,就会导致丧失突然性,日军就能拥有充足的时间调配兵力,进行阻击甚至于针对性的反击。”

  “但如果将装甲旅配给第27集团军,并于锡当城中隐蔽。”

  “当锡当河防线告急之时,装甲旅从锡当城中突然杀出,就能杀日军一个猝手不及,既便不能逆转局面,也足以造成日军的混乱。”

  “而如果指挥的好,甚至可以予东岸日军造成致命重创!”

  “韩勇,我承认你说的在理。”史迪威很容易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厉害,旋即又质疑道,“然而问题是,装甲旅该如何隐蔽?”

  “锡当城中有居民,沿途也存在村庄。”

  “装甲旅开往锡当,不可能不被发现。”

  “日军只需要稍微一打听,就会发现装甲旅的行踪。”

  “一旦日军知道装甲旅躲在锡当城中,也就丧失了突然性,不是吗?”

  “没错,你说的非常正确。”韩勇点了点头,又说道,“所以我们有必要将锡当附近的人员全部转移,就以战争的名义。”

  史迪威愕然的问道:“这就是你找巴莫前来的原因?”

  史迪威话音才刚落,卫兵就进来报告:“长官,缅甸总理巴莫求见。”

  “请他进来。”韩勇答应一声,又对史迪威说道,“我们一起去见见吧。”

  “你这家伙,原来把什么都计算好了。”史迪威苦笑着说,“可笑的是我身为缅甸战区的副总司令长官,事先居然一点都不知情。”

  “哦,不不,史迪威将军这你可错了。”韩勇道,“我这也是临时起意。”

  “临时起意?鬼才信你。”史迪威道,“不过没关系,只要能打胜仗,别的事情我统统都不在乎,真的。”

  再次见到韩勇,巴莫的心情是复杂的。

  作为政府人物,巴莫的政治敏感性还是非常敏锐的,风起于青苹之末,他已经通过最近露出来的稍许苗头,窥探到了韩勇的野望。

  从缅甸华人学生组建复兴社这件事情,巴莫已经看出,韩勇此来缅甸,绝不仅仅只是所谓的“帮助”缅甸抗击日本侵略。

  很明显,韩勇是带有清晰政治意图的。

  所以巴莫非常担心,会变成前门驱虎、后门进狼之局。

  到最后,虽然借助华夏人的力量驱逐或者镇压了昂山以及吴弩的势力,但是华人势力却趁机坐大了,很难说这是福是祸。

  所以这次韩勇找他,他也想趁机探探韩勇的口气。

  一见面,巴莫就很直接的说:“韩长官,有个事我必须得跟你反映一下,最近进入缅甸的华人学生,可是有些不安分啊。”

  “是吗?”韩勇很错愕的道,“他们干什么事了?”

  巴莫说:“韩长官,你知道缅甸是禁止公开结社的。”

  “等等。”韩勇道,“亚历山大将军可是曾跟我说过,禁止公开结社这条,已经从缅甸法律中删除了。”

  “咳咳。”巴莫清咳一声说,“韩长官,是这样子的,禁止公开结社这条的确已经从缅甸法律中删除,但这是我们缅族经过艰苦卓绝的争取才得来的,所以这条法律也只对我们缅族适用,其余的种族怕是不能引用这条法律。”

  “什么意思?”韩勇的眼神瞬间冷下来,阴着个脸说道,“你的意思是说,缅甸的华人华侨不享有跟缅人同等的政治地位?缅甸的华人华侨就该受人歧视,是这样吗?”

  巴莫心说道,你这不是废话么,当初跟英国殖民政府做斗争时,你们没来,现在事情成了,收获果实了,你们要分一杯羹,这个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?

  但是表面上,巴莫当然不敢这么说,只能赔笑脸说:“韩长官,我不是这个意思。”

  “那你是什么意思?”韩勇冷然道,“巴莫总理,你就明说吧。”

  巴莫低声说:“我们同然不会有歧视华人的意思,但是结社这个事情真的很敏感,尤其复兴社更加敏感,而且复兴社成立之后,已经跟缅甸警察爆发了多次冲突,在昨天的一次冲突中甚至于还发生了大规模的袭警事件……”

  “袭警事件?”韩勇直接打断巴莫,“据我所知,是因为缅甸警察无端干涉华人学生在街头的聚集宣传,所以才会爆发冲突。”

  “这个……”巴莫便不知道怎么说。

  但是韩勇的态度他大概已经知道了。

  果然,韩勇对缅甸是有政治野心的。

  那么,巴莫就必须知道韩勇的目标。

  如果韩勇的目标是攥取缅甸的治权,那就没必要跟他合作了。

  如果韩勇的目标仅仅只是参与治理,那么双方还能继续合作。

  当下巴莫便很隐晦的问道:“韩长官,假如缅甸抗战打赢了,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?”

  韩勇一下就听出了巴莫的弦外之音,回头看了史迪威一眼,笑着说道:“巴莫总理,你进来之前,我和史迪威将军一直在讨论全世界民族独立的事情。”

  “对。”史迪威终于插进话来,说道,“我们两人一致认为,西方各国对亚非拉广大殖民地的殖民统治是极其不恰当的,各个殖民地理应赢得民族独立。”

  “民族独立?!”巴莫感到一股酥麻感从尾椎骨直冲百会穴。

  如果缅甸真的能赢得民族独立,那么所收获的就不只是治权,而是主权!

  治权跟主权虽然只是一字之差,但是内涵却截然不同,拥有主权,就意味着缅甸将拥有独立的政治、军事以及外交的权力。

  如果缅甸真在他手中赢得独立,他就将成为缅甸国父!

  不过巴莫毕竟是一个政治人物,激动过后很快就重新冷静下来。

  “英国人不会答应的。”巴莫摇头说,“英国在缅甸有巨大利益。”

  “恐怕他们必须答应。”韩勇微笑说,“不然,缅甸战区的五十万国军将士不会答应,缅甸三千万百姓更不会答应。”

  “三千万?”巴莫道,“缅甸只有两千万人口。”

  “很快就会有三千万。”钟毅摇头说,“从泰国、马来半岛、新加坡甚至婆罗洲涌来的华人难民正在大量进入缅甸。”

  这下巴莫就知道钟毅的真正的意思了。

  韩勇的意思就是说,他可以帮助缅甸赢得独立。

  但是他的条件就是,华人在独立之后的缅甸政府中必须拥有一席之地!

  这个结果对巴莫来说,甚至有点意外,原来韩勇想要的仅仅只是让华人在缅甸拥有一席之地,而非取得主导地位。

  这个对于巴莫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。

  知道了韩勇的意思,巴莫也就知道该怎么做了。

  “韩长官,你放心。”巴莫慨然说道,“华人在缅甸当然拥有跟缅人同等的地位,我回去就警告警察局的巡警队,让他们掌握尺度。”

  “不,不是掌握尺度。”韩勇纠正道,“是分清敌我。”

  “对。”巴莫点点头说道,“分清敌我,必须分清敌我!”

  说完,巴莫就转身准备走,却又被韩勇叫住了:“等等。”

  巴莫轻呃一声,回头问道:“韩长官,你还有什么事情吗?”

  “还有个事情,要麻烦你。”钟毅道,“日军已经推进到萨尔温江东岸,锡当河会战很快就要正式打响了,为免误伤当地的百姓,我希望巴莫总理你能够尽快将锡当河西岸的百姓转移走安全的地方。”

  巴莫连忙说道:“惭愧,这样的事情居然还要韩长官提醒,不过你放心,我回去就紧急安排人员前往锡当,尽快转移当地的民众。”

  韩勇点点头说:“有劳了。”

  巴莫匆匆走了。

  目送巴莫走远,史迪威忽然微微一笑,说:“韩勇,我忽然想到一个故事。”

  “故事?”韩勇讶然问道,“什么故事?”

  史迪威笑着说:“有个农夫,为了让驴子自己走路,就在它背上绑了根竹竿,又在竿子前头吊了根胡萝卜,看到胡萝卜,驴子就下意识的想吃,但它根本就不可能吃到,所以就会一直不停的往前走。”

  毕竟后事如何,且看下回分解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59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5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